文章来源:马鞍山发布 2月22日,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今年,我市将新建15座长江入河排污口微型水站。项目预计9月底完成整体验收并正式投入使用。

作为污染物进入长江的最后一道“闸口”,长江入河排污口的水质状况直接关系到长江水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去年,我市承担建设的11座长江入河排污口微型水站建设项目已于日前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当涂县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点
市生态环境局科技与监测管理科科长 杨丽
“不同于以往的24小时水质自动监测站的数据监测预警功能,今年新建的15座长江入河排污口微型水站,还将溯本求源,对入河污染源进行溯源排查。”
一旦监测数据发生超标或异常,将有第三方专业团队立即进行排查,开展追踪溯源,出具分析报告,确定污染源,堵住“污染口”。


项目的建成,将进一步健全全市的地表水水质监测网络,通过对水质九参数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为入河排污口监测溯源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届时,全市入长江支流微型水质监测站将实现全覆盖。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拟建的15座长江入河排污口微型水站名单中,市生态环境局计划将位于慈湖河上游的长江入河排污口微型水站建设成为景观站点,未来将对市民开放,便于市民参观、游览,及时了解断面水质情况。

据悉,拟建的15座长江入河排污口微型水站分布于我市三县三区和郑蒲港新区。现已完成点位勘查和技术评估等相关工作,目前正处于项目招投标阶段。
预计,项目将于8月底完成试运行。9月底完成整体验收,并将监测数据实时接入全市生态环境数据大平台。
马报融媒记者 任德玲
通讯员 徐丹丹
责任编辑:刘岑
核校:傅中平
值班总监:王小明
审核:王贤俊



|